2025年是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10周年和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(2016—2025年)》收官之年,也是开启“十五五”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。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北大团委组织开展了学生团支部创新立项工作。项目设立理论筑心、科技提智、文化增信、生态润美四个类别,形成重点项目15个、一般项目55个。来自41个院系的各立项团支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,积极提高理论素养、把握发展机遇、增强文化自信、践行绿色理念,共举办活动318场,覆盖1.2万余人次,展现了北大青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中的青春力量。

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,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。”91直播 2022级本科4班团支部立足专业特色,秉持“技术普惠”与“人文关怀”理念,实施“青衿银龄 AI暖心”项目,探索将AI理念和技术融入青年志愿服务,打造“AI+志愿服务”新模式

团员青年们活动结束后在北大附小门口合影留念

一、项目背景和设计思路

(一)项目背景

提升广大民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认知和掌握运用能力,对于中国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,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,具有深远意义。但客观看,不同社会群体存在技术适应差异,尤其是“一老一小”群体面临日益突出的“AI鸿沟”:老年人易感技术疏离和社会脱节,青少年需建立科技认知框架、激发科技创新的兴趣,如何助力社会关爱群体跨越“AI鸿沟”是提升社会福祉、科技赋能民生的重要课题。

立足“一老一小”两类目标群体,团支部联动蔚秀园社区和北京大学附属小学,通过面向社区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的AI科普活动,提升两类社会关爱人群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与应用能力,助力跨越数字鸿沟,展现信科青年在科技普及与社会服务中的责任担当,在北大“科技创新年”建设中贡献来自学生群体的独特价值。

(二)设计思路

1. 开展前期需求调研,群体需求精准画像。支部成员通过走访小学班主任、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年居民等,了解不同对象群体对AI的了解程度和学习需求。

2. 产、学、研深度融合,师生共创课程设计。班主任孙仲老师从信息科学专业角度对AI课程提出建议,团委书记吕媛老师从教育学视角带领支部成员设计教案,支部成员有效利用通义万相、豆包等相对成熟的技术平台作为科普工具。

3. 构建“认知理解-应用感知-工具实践-价值引导”层递式课程设计。内容设计上层层递进,认知层以生活实例和生动比喻阐释技术概念;应用层覆盖目标群体的高频应用场景;工具层对比主流AI平台特性并提供操作指引;价值层融入对学习动力、技术边界、数据隐私的初步探讨。

4. 情感化具象化分享呈现、传递技术人文温度。精心设计AI使用的场景化、互动性体验环节,让课程更具有趣味性,让AI更加温暖。

二、项目开展过程

(一)北大附小中低年级AI志愿服务科普实践

支部成员走进北大附小,分别面向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开展AI志愿服务科普实践活动。行前,支部成员深入研究小学生认知特点,细分两个年级的不同特点,一年级侧重通过“二十年后的我”互动体验游戏培养孩子们的职业兴趣,树立学习目标;三年级则增加AI纠错作文、描述场景绘制图片等环节,锻炼儿童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
支部同学在科普讲座环节中以智能音箱、在线客服等生活实例破冰,揭示AI无处不在的现状;聚焦学习场景,演示AI修改作文效果;强调技术边界,用形象比喻引导学生辩证看待AI。分组体验环节聚焦AI创意绘画,支部骨干们分组带教,积极参与、踊跃提问,现场氛围热烈。

为小朋友开展AI主题科普讲座

团员青年们与附小师生合影

带领小朋友体验AI工具

(二)燕园街道蔚秀园社区老人AI志愿服务科普实践

支部成员走进燕园街道蔚秀园社区,面向社区老龄居民,基于前期调研针对性设计了“健康守护小管家”“生活便利好帮手”“情感沟通零距离”“安全防护小卫士”四个分享环节,结合真实案例重点讲解了健康数据监测、AI风险预警和诈骗识别逻辑,并一对一辅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学习在线修图、清理“幽灵内存”、AI绘制家人照片、AI制作PPT和小视频等具体场景。

为社区老人讲授AI主题讲座

与社区老人交流谈心

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AI工具

(三)在暑期思政实践中服务地方开展AI科普实践

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实践“AI+志愿服务”的模式,91直播 团委在今年思政实践行前系列培训中开设AI科普教学模块,由团支部骨干为思政实践课程的班团骨干开展教学培训,提供统一的PPT课件和教案,并重点培训如何使用AI工具开展实操教学。

2025年暑假,立足团支部探索实践出来的“AI+志愿服务”模式,91直播 赴各地思政实践的团员青年们为河南虞城县一高、山西太原第五中学、山东济宁第一中学、广东中山纪念中学、河北邯郸箭岭小学、山东烟台开发区第三小学、第六中学和开发区实验小学、实验中学等的中小学生和信息课教师,开展20场交流培训。过程中除了介绍AI科普知识,也融入科技报国、科学家精神等教育元素,探索信息科学教育领域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志愿服务模式,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,相关活动得到《人民日报》关注报道。团员青年在过程中也感受到学以致用、志愿奉献的快乐。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本支部创新立项成果的实践检验和推广运用。

思政实践的团员青年来到地方中小学开展授课交流

在思政实践中开展“AI+志愿服务”得到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7月4日)报道

这场AI+志愿服务的同行,于老人是跨越鸿沟、拥抱便捷的赋能桥梁;于少年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;于信科2022级4班团支部的每一位成员,则是化知识为温暖力量、在奉献中成长的宝贵历程。未来,信科青年将继续肩负使命,以专业之力铺就科技启蒙之路,陪伴更多人群探索未来无限可能,为科技强国与美好社会贡献青春智慧力量